当前位置:演讲稿网>青春励志>师德演讲稿>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时间:2022-01-31 17:08:36 师德演讲稿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锦集10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锦集10篇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1

亲爱的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悟幼师的幸福》。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当了将近十四年的老师。还是会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说到教师,人们总是称之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自我幸福的主人,是学生幸福的向导!”这样高尚的赞美,常常让我对年轻时的“老师”这个职业产生深深的向往。老师喝醉了也很难知道酒是烈的。他们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和辛酸。总有不懂事的孩子的时候,总在身边的时候,就完不成事情。他们加班做各种检查的时候,真的觉得当老师好没意思,不起眼。我一直很尴尬,很迷茫,很冷漠,甚至想放弃.有句谚语说:想要几个小时的快乐,就要喝酒;想幸福几年,就结婚;如果你想一生幸福,你应该做一名教师。但是现实反差那么大。老师的幸福在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自己。

  就在我迷茫的时候,有什么东西改变了我的态度。那天感冒了,嗓子疼,头也疼。看着吵吵闹闹的孩子们,我心里真的很烦,于是我大喊:“别吵了,请安静。”孩子们被我的吼声吓了一跳,坐在那里发呆,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我隐约听到一些小朋友在说什么。明天也是我最感动的一天。有的孩子给我带了感冒药,有的给我带了金嗓子。心在澎湃,眼在蓬勃。虽然是小孩子的一个小举动,但却蕴含着这一刻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我无法用语言描述那种感觉是什么,只知道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只有老师才能拥有的幸福。我终于明白,幸福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詹妮弗心态。作为一名幼师,幸福在于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我只想说,各位同事姐妹们,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份幸福的事业中去,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验当幼师的快乐!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2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什么是老师?有人说老师是春蚕,是蜡烛,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我也在问自己:‘老师是什么?’答案是,当我走过它的层层光环,真正走进它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是一棵小草,平凡而未知。而我们的幼师就是一场雨,滋润和洗涤着孩子的心灵。

  整天和孩子住在一起,感觉很幸福。我以为以我新颖的教育理论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就能轻快地做好这份工作。但长期以来,面对老师平凡琐碎的生活,工作的艰辛和压力,我感到困惑和动摇。幼儿园老师是我最终的归宿吗?这种状态显然违背了我投身教育的初衷,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中年教师张仍然把孩子看作是婴儿对生命的热爱;刚工作的周晓小姐,就像带着孩子的朋友;即将退休的李老师,几十年来依然尽职尽责;我身边围着那么多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同事。从他们身上,我逐渐认识到,肯吃苦,肯奉献,是教师精神的支柱。重获工作热情后,我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我热爱的事业。我终于意识到,我是滋润孩子的雨,细腻柔软,只为他们健康成长。

  我记得有一个小男孩叫王伟。入园后,他是全园有名的‘新闻人’。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确实有许多特点。他一活跃起来,就更加肆无忌惮。吃饭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挑别人;走路时会突然撞到前面的同伴;画画的时候,他会突然在别人脸上画一条线;他开心的时候会突然揍别人一顿,一天之内,指责他的孩子还会继续,只要他在,教室里就躁动不安。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肖伟的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基本上是他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因为缺乏管教和爱,孩子逐渐养成了‘没人能管我,我独来独往’的性格。他的攻击行为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发泄不满。在了解了肖伟的情况后,我没有急于或试图改变他。

  从那以后,我和肖伟的母亲成了好朋友,给了她育儿的经验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出于教育目的,通过家庭和花园双管齐下的方式来爱孩子;我总是在课堂上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真正了解肖伟的精髓。他愿意和所有的孩子交朋友,但只是用不恰当的方法让孩子帮助他,更关心他;我经常把卡尔文抱在身边,为了及时和他交流,挖掘他的‘闪光点’。经过一个个微笑,一个个鼓励,一次次拥抱,我们之间渐渐有了信任和爱。教师节那天,他用稚嫩的画笔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我和他在玩游戏,周围都是快乐的孩子,连天空都格外晴朗。突然觉得每个孩子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爱。我想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传播这样的雨滴。

  幼儿园老师是让自己身心疲惫却又快乐的天使。这样的职业平凡而平凡,但他总能收获真挚的爱。我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进,用善良呵护纯真,用智慧哺育成长,用真诚敞开心扉,用师德的雨露滋润祖国的花朵。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3

亲爱的家长、老师、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知道每次提到“幼师”这个词,都有人不以为然,淡淡一笑,以为幼师是在带领孩子玩游戏,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其他的都是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觉得幼师对自己的工作很有爱心,很负责。

  其实学前教育是一项普通、普通、伟大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做好这件事真的不容易。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热爱幼儿。教师应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认为幼儿园幼师的工作是实施保育和教育。除了教书育人,教师还应该在工作中关心和爱护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和精神茁壮成长。

  从进幼儿园开始,我就知道当幼师不容易。老师应该爱、关心、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是活泼的、淘气的、安静的、害羞的……努力做到不宠爱,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

  有人曾说,“教育源于爱”。仔细想一想,确实如此。孩子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需要时不时地关注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评估,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接受了老师,他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老师的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教师必须有爱心、细心、耐心、童心和责任心。每个婴儿都应该得到关心和照顾,并在工作中忠于职守。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我热情的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让父母安心的离开去工作;早操后,要督促孩子多喝开水,督促出汗的孩子及时更换汗巾;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能力强的孩子应该得到表扬和肯定,能力弱的孩子应该得到辅导和鼓励;户外活动后,要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加衣服;如果发现有缺席的孩子,老师要及时给家长打电话,问候孩子,询问孩子身体健康情况;午睡时,老师要做好检查,给孩子盖好被子,保证每个孩子仰卧午睡;当孩子离开公园时,老师应该及时向父母反馈孩子在公园的表现和发展。

  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上进心和工作动力。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水平和自身素质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作中,教师需要更加谦虚地学习和实践,在教育失败后,可以反思自己,吸取教训,慢慢积累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技能,不断进步。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4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我是一名幼教老师,所以我知道如何去爱,去爱每一个孩子,甚至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独自在路上玩耍,我就忍不住停下来,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不为孩子担心,总是温柔的告诉他让他离开危险区,也许很多人会忽略,但我不会,因为我是幼师,我比其他人更有爱心;我坐在公交车上,看到白发老人或者不方便的人,总是赶紧站起来让他们坐下。虽然我自己也晕车,但我还是这样做,因为我是幼师,我比别人更有爱心。是我的职业让我学会爱,是我的职业让我更有这份爱。

  每天早上我快步走到幼儿园,看着一张张清纯的脸,觉得这个世界好美好。他们教会我真诚地面对所有的人,他们教会我真诚地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不能不爱他们。我不能爱他,因为他不可爱。我不能因为他邋遢就放弃他。我把我的心融化到所有的角落。不管我开心不开心,我都会给他们一个笑脸,给他们一个温柔的拥抱,给他们一个温柔的吻。我会在他们想家的时候给他们像母亲一样的温暖,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给他们最细心的照顾。当他们挑食的时候,会轻声的和他们说话,让他们在合理的同时愉快的吃完饭。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一到幼儿园就哭,因为在家里一般每次吃饭都是喂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来不吃素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大声吼他,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哄他吃饭,先开始喂,后开始喂。幼儿园里,这样的小事比比皆是。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在努力遵循陶行知老师“抱一颗心,不带半根草”的指导,继续在我的幼教中去爱,用我的爱去诱导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未来的世界充满更多的爱。当又一个教师节来临,当故意离开我去上小学的孩子们,

  我很庆幸自己是幼师,因为作为幼师,我比别人有更多的爱。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觉得自豪。今天的我,当个老师,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虽然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的我,但在家长的眼里我却是一名教师,所以拥有这样称号的我,应该不断进步,慢慢积累经验,做个孩子喜欢、领导同事信任的老师。记得刚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我带小班的孩子,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新的开始,看到孩子们陌生、害怕的眼神,听着哇哇哭的声音,让我觉得孩子好可怜呀,也有许多的无耐。经过班上两位老师的经验传达,还有更多老师们的提醒与帮助,自己也不那么束手无策,慢慢地自己可以胜任担当教师这个职务了。

  自从跨进幼儿园的大门之后,我知道做一名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怎样做好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呢?要用真心去爱孩子,要用快乐去感动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别人就问我:“长大了你干什么呢?”我便会高兴的说:“当老师呀”,因为在童年时代,老师是我最敬佩的人!正是这份激情,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份职业。

  幼师毕业那年我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那时,心里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无数次幻想着自己成为一名“孩子王”时的快乐情景,那时的激动心情无法言语。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我即渴望又害怕,面对一群群可爱的孩子,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小脸DD他们天真无邪,我以为这就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童心世界,可是,当我真正走近他们时,才发现原来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当孩子们第一次摇摇摆摆的来到我的面前,哭喊着要妈妈,从妈妈手里接过他们的那刻起,我就深深地知道,我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这群孩子,而且还有年轻母亲们那一颗颗沉甸甸的心,孩子们刚来幼儿园,不会吃饭,不会睡觉,不会唱歌,甚至不会听我的话。面对他们,我一时束手无策,我曾想过退缩,曾想过逃避,可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告诉我“既然选择了,退缩是不行的,逃避更不行。”是啊,面对我曾经的选择,我能放弃吗?我能退缩吗?不,我要坚持。于是,无数次,我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话语,让他们感受我的爱;我教他们画画,唱歌,折飞机,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我给他们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虽然他们有时真的很调皮,有时又很麻烦,但我还是依然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天使,让我不断感受他们的真诚与善良,让我与他们一起沉浸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每当看到孩子们的每一滴进步,每一点成功,都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如今,每当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喊“老师好”,看到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我心里总是甜甜的。虽然有时累得腰酸背疼,但我感觉却很踏实,因为有一群喜欢我的孩子每天都在等我。他们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的精心教育 。 我想,老师的心怀也许是世界上最大最大的心怀,不然怎么会装的下那么多可爱的孩子呢?孩子生病了,老师会比妈妈还着急,冲上一包甜甜的药,陪她服下,不经意间会发现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孩子进步了,老师会第一个发现,并及时汇报给爸爸妈妈,同时会奖励孩子一朵红红的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老师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教育他们

  要做一个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7

  儿时的选择,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十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次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的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集体的团队精神。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现如今我也有两个4岁的儿子,作为母亲,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他们的成长,这种情怀是无私的、投入的,每当儿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都会非常高兴,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消除一天的劳累。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幼儿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团结同事,积极配合,与配班老师们相处融洽默契。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的内心充溢着幸福。我享受着幼教工作带给我的点点滴滴的幸福。

  我爱我平凡的幼教工作。

  我工作着,我幸福着。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8

  当我望着那被围墙紧裹的幼儿园,当我走近那紧锁着门的活动室,当我敲开活动室的门终于看到那些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时,我的心情一步步地变得沉重起来。狭小的户外活动场地,除了几件大型玩具及几盆花草外便无他物;活动室严格说来像教室,几十张桌椅已占去绝大部分空间,室内区角活动基本上没有开展。这里的大部分班上、下午加起来要上三节课,幼儿大部分时间坐在活动室内,除了做操外,其他户外活动开展得很少。看着眼前这些被“保护”起来的孩子,我不禁想起那些从小就坐在玩具堆中很少出门的孩子,那些成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剧、娱乐节目。唱着卡拉oK的孩子,还有那些在摄像机镜头前模仿成人的动作载歌载舞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吗?如果说不是,难道我们眼前的幼儿生活不是既成的事实?如果说是,那么这种生活现实是幼儿生活的真谛吗?那种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生活啊,你在何方?

  我苦苦地追寻她,我终于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发现了她。

  那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去看待事物的,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框架”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对与不对,而是按自身的感受与需要直言不讳地表达事物可不可爱,以及自己喜不喜欢。他们看待事物时首先不是考虑遵循规则,而是凭借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就像“1+1”;一定等于“2”,而潜藏着无限可能性一样。在那里,儿童的细腻与敏感将告诉你许多令成人惊叹的发现。

  在那一种生活世界中,幼儿以全部的情感和能量来探究自己和世界,就像西西佛斯一样永不知足、不知累。然而要获得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形象,仅依靠单一感官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幼儿就用整体性的感知和反应。他们在感知某一事物的时候,不只是眼睛或耳朵在工作,而是整个身心都参与进来。幼儿听音乐或故事,他的身体有时情不自禁地摆动着,有时手舞足蹈,说明他不只是耳朵在听,整个身体也在听,这难道不是幼儿内部能量冲动及情感流露的表现吗?

  如果说幼儿对于外界的思维也有逻辑的话,那也不是规则的逻辑,而是诗性的逻辑,即感性直觉的逻辑,音乐性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内心自由的逻辑,酒神的逻辑,审美和艺术的逻辑,它是儿童感性丰富性的具体体现。这种诗性逻辑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难怪人们常说,如果一个人想成为卓越的艺术家,他首先必须具备一双儿童的眼睛。

  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世界将以何面目出现呢?

  先听听一个先哲是怎样说的吧。杜威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在成人眼中,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其中充满各种规则与秩序,而儿童眼中只有“人”。当妈妈告诉孩子春天来了,孩子问:“春天是坐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当教师说:“今天是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孩子问:“党的家在哪里?党有外婆吗?”儿童把动物当作人,甚至把其他一切物品也当成人。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活的,都有眼睛和嘴巴,都会思想、会说话。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拟人化的世界。幼儿一本正经地给小布熊喂饭,把小布熊当成了同自己一样的人;树脂冒出来,幼儿说树在哭,树同人一样是活的;窗户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儿童可以与它们展开对话。儿童的这种拟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像力的源泉,体现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这一切在成人那里是不可能的。成人认为房子只不过是由建筑材料堆积而成的死的东西,而树也只不过是一种植物罢了。世界在儿童眼里是“泛灵的”、情感性的,而在成人眼里是机械的、理性的。儿童世界的这种情感及想像的丰富性令成人望尘莫及。杜威的话虽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得到了证实,却在成人世界那里受到了有意无意的冷遇,因为成人往往自诩为社会文化的优秀代表,生活的脊梁,成人总先人为主地认为儿童的情感性的世界是那么幼稚、无能、卑劣因而不屑一顾。

  儿童的生活世界既没有地域概念,他的玩具可以丢得到处都是,也没有成人世界中的秩序概念,他往往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同时,儿童还没有钟点的概念,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时间,有时还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某一活动,全然不顾还有别的事要做。与此相比,成人的生活则是程式化的,钟点式的。成人作为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其生活往往有日程计划与安排,并按时间单元格来进行,从而显得有条不紊,富有秩序感,同时也充满各种压力和紧张感。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理性与规范的世界,程式化与秩序化的世界,而儿童的生活世界则是自由与轻松,充满想像与情趣的世界。

  儿童的生活世界其实就是童真、童趣与童话般的世界。儿童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轻松自在的,天真烂漫的,诗情画意的,多姿多彩的,这种生活令我欣喜与激动,令我向往与陶醉。这种生活使儿童倍受鼓舞,她给予儿童坚定不移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力量。

  我想到我们的责任。我们有理由让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儿童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然而,这一切似乎还只是一个梦。

  香港幼儿教育专家、中国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顾问陈淑安说:“无意的影响、无形的渗入使不少幼儿变成小成人。囫囵吞枣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愈来愈远地离开了人生中最可宝贵、最可珍惜而又最短暂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现在的成人社会太早地框着我们的孩子,可爱的童心,可贵的童真,都被淡薄遗忘了。”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反思:“在今日商业文化社会,充斥着功利主义的社会,我们太自私了,太短见了。”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成人对儿童社会化的迫切希望客观上使儿童逐渐远离其自己的生活世界,不仅从儿童生活的空间与时间上,还从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使幼儿距离自己的生活世界越走越远。

  由于城市化,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在大自然中与同伴一起玩耍的那种神秘、好奇、情趣、愉悦的感觉,孩子面对更多的是成人的世界。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存在严重不足:在幼儿园面对的是教师和被组织起来的孩子,一回家便处在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包围”之中,就连电视书刊中的小伙伴,也多半是由成人的意愿和想像塑造出来的形象,这是与孩子自己的世界全然不同的。本来属于儿童的生活空间在一点点地被侵占,他们的生活空间日益变得狭小。儿童的成人化、社会化在加速,他们生活在不断凝固化、封闭化、狭窄化的空间,离自己的那种充满自然灵气的、童话般的生活越来越远。卢梭曾大声疾呼:“让孩子回到大自然吧!”然而,他的声音似乎没能阻止住那些急功近利者们的脚步。

  在“智力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儿童从幼儿阶段起就开始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成人期望将大量的知识尽快地装进儿童“一穷二白”的脑子里。父母和教师这样给孩子施压:“你呀,什么都不会,真让人着急!”于是,幼儿被要求学各种“特长”:乐器、舞蹈、绘画、识字、书法、电脑、英语等,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也被提前到学前阶段进行(这方面的证据俯拾皆是,毋须多说)。由于社会对儿童过高的期望,致使儿童应有的游戏时间被过多的“学习”挤占了,然而这些学习并非都是幼儿自愿的。一个孩子如是说:我不喜欢学钢琴,也不喜欢美术。不好玩。开始的时候有点喜欢,上着上着就不喜欢了。回家都晚了,动画片也看不到了。我想玩!

  儿童“想玩”,说明儿童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并由自己来安排的生活时间。由于儿童生活时间被挤占,由于成人以时间单元分割的方式来安排并督促儿童的活动,儿童生活的自然节律逐渐被成人的意志所取代,于是,儿童本来的轻松、自在的生活由此而带有紧张感与压力感,儿童离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就逐渐疏远。

  幼儿园的教学又怎样?情况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教师往往事先制订一个计划,安排幼儿全天的生活。万一遇到意外的情况,教师总千方百计地将幼儿往预定的内容上引――“与老师提的问题无关的不要说”,儿童的源自其经验的、感兴趣的话题常常被忽略、制止,被当作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歪说”或“瞎说”被拒斥掉。这是因为,教师认为教育是有计划的,而儿童异想天开的“闲聊”自然不是教育,否则“一事无成”,而于教师则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一方面强调计划的教育内容应来自儿童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当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对这些经验不屑一顾,并压制它,为计划“让路”。这种自相矛盾正是我们教育的一块“心病”。例如,在活动室里,幼儿在教师有准备、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标本学习小动物,而当幼儿在回班的路上发现地下的小动物并兴致勃勃地探究时,教师却以不耽误时间为由加以制止。教师把学习限于汁划内的正规的学习,而对于这种来自幼儿生活事件的计划外的学习则相对忽视,这就使教育脱离了幼儿的亲身生活体验,也使幼儿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内容决定形式。我们教给孩子最多的是那种缺乏体验的,需要记忆的,自然也是容易被遗忘的知识。难怪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反复说“记住了吗”这句话。这种知识在教师看来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有标准答案的知识,教它比教其他一切来得容易。教师要求儿童接受这种知识,自然要求儿童像成人一样用固定的眼光或既定的标准来刻板地看待事物,这与儿童本来丰富多变的思维方式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啊!

  儿童以整体的方式感知世界,但教师出于规范控制,要求幼儿“带着耳朵来,而不是嘴巴来”;“只许眼睛看,手不准动”;“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等。很显然,成人是在用成人生活世界的纪律与看问题的方式来“肢解”幼儿的整体感知方式。成人把自己固有的思考问题的逻辑视为一种“规范”,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求儿童遵守。幼儿的思维也被要求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改造。教师指示儿童要怎么做,其实是将自己“做”的方式教给儿童。教师很少关注儿童自己的方式,也很少真正鼓励儿童用不同于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对儿童实行思维“垄断”,同儿童无权决定学什么一样,是成人对儿童进行文化控制与压抑的表现。老师会说:“我可是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呀!”但正确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更不意味着教师所说的就是惟一正确的,否则,思维被凝固,其灵活多样性与创造性也就消失了。

  在班级生活中,成人世界中的东西或多或少地被照搬进来。成人的态度及价值观,奖惩的激励手段,淘汰式竞争等在班级生活中都有所反映。成人世界中的规则同样被照搬进来。对于儿童来说,塞人视听的是“不对”、“不准”、“不要”、“必须”以及各种形式的干预、制止、批评、惩罚与威慑的话语。即使是表扬,也与规则有关。儿童被限定在规则与制度所允许的时空内,按既定的思维与逻辑开展活动,儿童无拘无束的生活结束了,儿童的自由、烂漫的幻想与表现没有了,儿童的想像让位于规范,表达让位于接受,儿童不拘一格的所思所想让位于“像”与“不像”的逻辑规范下统一的“真实”。正如有人说:“规则一旦形成,就伴随它形成一种是非标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评判力就被大大地缩减了。在规则下面,世界呈现为一种刻板的现实,生命和生活的生动性、广泛性丧失了。”儿童不再生活在那种充满自然灵气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规则与“框框”所筑就的成人世界当中。为此有人呼吁:“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我们‘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自由生活的方式,而接受成人规则化的生活方式。

  是孩子,就应该允许他们以孩子的方式生活。”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激动而神往的境界!它不仅意味着轻松、自在,而且意味着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然而在儿童生活中,成人出于自身责任与儿童安全的考虑将幼儿“包裹”起来,保护与管制起来,他们非但没有自我决定与学会自我负责的机会,而且不时地产生心理紧张感与压力感,他们必须时刻小心谨慎,而难以真正快乐、自在地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儿童想要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难啊!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这种热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当中,而只是说明儿童成了我们工作的中心。其实我们所做的“―切”并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们眼前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为了我们心目中那个预设的“理想的”、“标准的”孩子,而那个“理想的孩子”其实就是成人的缩影。这是一种对儿童未来生活的“虚拟”,是成人想像儿童将来应该面对的生活,即儿童成人后的生活。它的着眼点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理想”下其实过得并不快乐。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这意味着,这个世界的现在并不属于孩子。因为孩子作为不成熟的社会存在,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必须谦虚学习;而同样因为成人是“完成”的,而孩子则远未“完成”,于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些成人的眼里:“你们这些不请世事的孩子,乖乖地听话吧,不然得吃苦头;不能光想着玩了,其实我们也是为你们好。”因此,“这个世界的现在不属于你们,你们得像成人――样地学习,过与成人一样的生活,你们得祛掉你们身上的野性,避免情绪化,你们时时处处都得规规矩矩、小心谨慎,凡事要讲求分寸,学会使自己变得成熟,就像我们为人处世般的老练”:另一方面,成人在设计着孩子的未来,因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属于孩子”,然而10年、20年后,这些孩子也自然地长大成人了,“这个世界”其实是属于这些成人的,而此时的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童年早已在“加速成人化”的使命中悄然消逝。于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也同样不属于孩子。我们设计的是孩子的未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预备孩子的将来,结果,我们忽视了孩子的现在,也就否定了孩子的存在,进而使我们的诸多“设计”中只有“成人”,而没有儿童。

  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在痛心疾首地呼吁:

  人们总喜欢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常识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在今天的教育界,对这个问题重视得很不够。项贤明指出,教育的意义基础在于生活世界之中,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把科学世界的教育当作人的全部教育,而更为根本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而科学世界的教育放弃了对人自身生活根本的关注,这样便发生了科学世界的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断裂。这也意味着教育与儿童现实生活世界的断裂。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也是导致师生代沟的外部成因。教育需要关注人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然而遗憾的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很少去亲身体验儿童的生活,也很少去切身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韩寒,上海的一位18岁的少年,曾被中学勒令退学,后来他考上大学反而拒绝上大学的机会,从而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采访他时,他说:

  我那时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他们每个人都以教育家的面子而忠告大家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韩寒的事值得教育界认真地自我反省。无论是实践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一定要改变那种一味地对儿童进行“设计”、“改造”、“包装”的急切心态,解除教育研究中的“Laputa”情结”,从科学理性的新神话中解脱出来,从“高处”走下来,进入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关心孩子们感受到些什么,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发展他们自己;让孩子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从而使教育回归到孩子生活世界之中。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更加危机重重,积重难返。

  儿童与自己生活世界疏离是危险的。人类本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但人类早已将自己从自然中抽离出来,离自然越走越远,而这已经引起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也使人类品尝到由此带来的苦果。人类抽离出自然会如此,如果儿童被抽离出自己的世界又会怎样呢?人类已经醒悟出必须爱护自然,再建和谐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道理,而今天的孩子也面临着被抽离出他自己的世界的危险,然而,谁来救救孩子?

  让孩子成为孩子,还是让孩子在还未成为儿童之前,就让他成为成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9

  师德,不再只是一个词,不再只是一个空泛的道德说教,师德是有着最为充实内涵的,最为鲜活生动的对事业的忠诚以至奉献,对学生的呵护以至关爱,对业务的钻研以至精通。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关爱就是这样无所不包的博大与精深,春风化雨的深刻而从容,脱离世俗的平等和宽厚,毫无功利的清纯与洁净。

  古往今来,凡是在教坛上作出非凡贡献的教师,无不是知识渊博,学海纵横的学者型教师。外国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国如公元前的孔子,都是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当今如魏书生,文史哲样样精通,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孙维刚,除教数学外,还兼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创造了把全班55%的学生输送到北大,清华的奇迹。

  正是这不懈地钻研,教师们履行着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开启着无数青年学子们崭新的人生。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

  天高云淡,日暖风和,相信我们亲手栽种的师德这株常青之树会更加根深,叶茂,果实甜美,溢满芳香,相信中华民族的教育之树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10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一直坐着,但从20××年9月的一天开始,我终于可以站着,站成我向往的人生——那就是“教师”这个戴着光环让很多人尊敬的职业。然而,当我真正成为一名老师,才了解到教师,其实很平凡,也很辛苦,原以为自己在学生时代已积累了丰厚和新颖的教育理论,用到时“搬”出来就OK了。然而我却清晰的记得,接手一年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信心十足的干劲就被消磨的消失殆尽了,从未有过的失落,从未有过的束手无策。课堂上的学生有朝前坐的、朝后坐的;有趴在桌子上的;还有钻到桌子底下的,甚者跑到别人位子那儿去的——可谓是千姿百态;站着的我一会儿和风细雨,一会儿指天画地,一会儿雷霆万钧,可谓从声嘶力竭走到了弹尽粮绝。此时此刻沮丧、疲倦如潮水淹没了我……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是一年教师节,我下班刚走出校门,突然从身后冒出一名学生,他手里拿着一枝康乃馨,头也不抬地将花送到我的手中,说了句:“李老师,教师节快乐!”便匆匆跑了,原来是我们班平时最捣乱的一名学生,但是在这特殊的日子心里还装着老师。顿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孩子虽顽皮淘气,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一下子,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世界,这世界是那么纯洁,真诚。在这世界里,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尽心尽力培育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做出奉献和牺牲呢?那一刻,我在心底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不求轰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青春无悔。

  学生和老师的血脉本不相连,但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我们的脉搏早已一同跳跃。于是我鼓起勇气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还没有丝毫学校经历的孩子们,要勇于承认孩子习惯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是不放假,只要是面对学生,就得兴致勃勃,有一次我生病,但我却没有听老妈的劝慰请假休息,因为我知道: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没有请假的权利,每一个尽职的教师都必须很无情的对待自己。这种奇怪的状态,与其说是意志使然,不如说是一种条件反射。

  班里有几个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让我很是犯愁。但我想到自己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也曾有步履蹒跚,甚至不见柳暗花明时,就不会因为孩子们暂时的差距而不安,因为人的成长也是有季节的,让不该绽放的花蕾过早的盛开,她就会缺少许多应有的芬芳与娇美,要静心期待花期的到来才是。我坚信: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就会创造一个阳光的世界。手把手的带着孩子往前走,正如周杰伦的歌《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眼瞅着孩子一天一个样儿,这是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才有的惊喜。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这个崇高的使命。在教师这个光荣的队伍中,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名新兵,虽然我目前的心智和能力还无法成为这种光荣职业的代言人,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从事这种传递未来的职业而自豪,因为我的选择无尚光荣。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精选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精选15篇

2.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精】

3.【热门】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4.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荐】

5.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热门】

6.幼儿教师师德优秀演讲稿

7.幼儿教师师风师德演讲稿

8.【推荐】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9.幼儿教师师德师风的演讲稿(精选5篇)